▲電影「海角七號」大船的3D原貌/圖片擷取自「大腕影像」官網
中國時報【張士達、陳昱翰/綜合報導】
台灣的動畫要出頭天,需時間、實戰兩個要件來醞釀。魏德聖的兩部國片《海角七號》、《賽德克.巴萊》,片中都有動畫,前者採用台灣特效團隊,後者找向大陸求援。
《海角》中,由中孝介飾演的日本教師搭乘高砂丸號返日,這整艘大船全由本土特效團隊「大腕影像」打造,雖然已是台灣難得有機會展現的成績,但與國際水平仍有差距,當年《海角》上映時,受到不少批評。「大腕」隨後又為電影《艋舺》以動畫打造八○年代場景,便已展現出長足進步。
而《賽德克》片中特效需求龐大,魏德聖改向北京的「水晶石數位特效」求助,全片特效鏡頭達一千七百多個,森林爆炸起火的畫面尤其是高難度的重點。片中,日軍飛機由飛機場起飛、鳥兒在樹上跳躍等畫面,全由電腦動畫製成,仍不難看出斧鑿痕跡,成磅礡大片中美中不足的小瑕疵。
遺憾的是,國片勇於採用本土動畫,效果不盡人意又被批評,漸漸改找外國團隊執行,相對也扼殺了國內動畫發展空間。國內動畫業者就遺憾說,「沒有戰場,哪有訓練戰士的機會?」
其實,電影動畫在台灣「有熱潮、無市場」。去年一月,台藝大動畫系教授林珮淳接受《台灣醒報》採訪時,直言台灣動畫環境的惡劣,「台灣根本沒有動畫就業市場,但大學卻拚命成立動畫系!」她說,動畫製作能力須靠實務累積,學校能教有限,但廠商希望獲得「即戰力」,不願給學生機會,為了省錢,紛紛把工作外包。
★新聞來源:中時電子報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