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記者陳怡靜/特稿

  台灣動漫產業商機無限,推估光是漫畫出版市場就可能約二十億,今年八月,為期六天的漫畫博覽會,業績更達一.八億元。但看似蓬勃發展的產業背後,卻是人人可管、也人人不管,多頭馬車跑不到一處,就是少個總舵手,動漫圈忙得像無頭蒼蠅,卻得不到國家的支持。

  內容與科技都很新,只有政府的腦袋還很舊。遇到平面出版,請找新聞局;談到數位內容,又成了經濟部,更不要說漫畫衍生的動畫、電玩、戲劇等周邊商品。同套作品可發展出多元商品,但政府卻沒有一人負責駕馬車,嚷嚷再多「台灣軟實力」、「台漫進國際」,都是枉然。

  中央政府明年就要組織再造,文建會將升格文化部,文創看似未來明亮美好,但政府對動漫產業卻毫無規劃。獨立漫畫團體上國際打天下,卻在試圖找門路前,就先碰一鼻子灰,「好像皮球,這裡踢那裡踢」,再度掀起「多頭馬車無人駕」的窘境。

  綜觀一九五○年起的台漫發展,牛哥的「牛哥」、葉宏甲「四郎真平」系列、劉興欽的「阿三哥與大嬸婆」系列,一九八五年開始的鄭問、蔡志忠、朱德庸、敖幼祥等漫畫家,則闖出不同於日漫的獨特風格。時至今日,台灣年輕漫畫家創作力大爆發,彭傑等人甚至紛紛打入日本。

  長年來淡看台灣漫畫家的成就,政府只忙著收割、錦上添花,形式上的「金漫獎」、「優良漫畫獎」熱熱鬧鬧頒大獎。但頒獎典禮之後呢?創作者默默回桌前筆耕,業者繼續靠自己。動漫從來不只是年輕人的事,但在腦袋僵化的政府心中,動漫仍是孩子的玩具,從來不被「長輩」認真對待。

  亞洲動漫蓬勃發展,日韓長期投入大筆資金培植產業,中國更直接打造杭州動漫城,還「貼心」為台灣漫畫家規劃別墅,隨時恭候台灣漫畫家進駐。台灣漫畫在出版業者與創作者努力下,近年再度表現突出,但台灣還能再等多久?如何才能不再只是曇花一現?

 

★新聞來源:自由時報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漫畫工會 的頭像
    漫畫工會

    台北市漫畫從業人員職業工會

    漫畫工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